当前位置: 首页 >> 赛事、活动展示

赛事、活动展示


“神舟”七号航天员携“航天精神”走进我校(图文)

闻静超 2009年09月01日 报道)

 

 

 

 

学生记者 贾若飞 摄影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在外太空打开“神舟”七号飞船的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步。2009年8月31日,翟志刚与共同执行飞行任务的刘伯明、景海鹏来到我校,向组成“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16方阵”的我校及北京林业大学师生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正如翟志刚所讲:“这是我们共庆祖国60华诞的很好的方式。”

校党委书记瞿振元在会前特别指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是新中国成立60年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奋斗史是新中国奋斗史的缩影。瞿振元将航天精神概括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他希望全体师生学习、发扬航天精神,完成国庆群众游行的任务。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质副主编白延强也在致辞中说,希望让更多的师生认识航天、了解航天、关注航天、热爱航天、理解航天精神,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在热烈的掌声中,被称为“航天英雄”的翟志刚走上讲台,讲述了他漫步太空的故事、航天员经历的严格训练和自身的艰苦奋斗。

“作为航天员来讲,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是我们最高的人生追求。航天大队的全体人员在进入大队10年来,一直在积极准备,刻苦训练,随时迎接祖国的挑选,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

在“神州”五号和“神舟”六号的航天员选拔中,翟志刚都曾经入选飞行梯队,但未能执行飞行任务。然而,他从零开始、坚持不懈,终于在2008年初,与刘伯明、景海鹏共同入选乘组,翟志刚还被指定为在太空中执行出舱任务的航天员。

乘飞船冲向宇宙、漫步太空是无上的荣耀,但荣耀的背后,却是常年与困难进行斗争的坚持与奋斗。因为,只有经历了最严格的训练,才能代表祖国和人民去探索太空神秘的世界。“神舟”七号的任务特点是完成我国首次漫步太空、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围绕这个任务中心,航天员们新增了更具挑战和危险性的训练科目。

在适应超重状态的训练中,要将航天员放在离心机中不停地“甩”。“每次训练都是咬牙顶着,因为强度已经接近人体极限。我们的脸部严重变形,热泪被甩出眼角,呼吸更加困难”,翟志刚说,训练时,右手边有个紧急刹车报警按钮,在继续坚持可能对脑部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的情况下,航天员可以按这个按钮终止训练。但是,在为时10多年的长期训练中,全体航天大队的14名航天员,没有一人碰过这个按钮。航天员们挑战极限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体育馆中响起的掌声久久不息。

航天员们经历的训练中,包含了对人体各个方面的严峻考验,有使人累到极致的水槽训练、在陌生环境中自主生存48小时的野外训练、瞬间在真空中暴露就会失去生命的真空舱低压训练。“我们就这样日复一日,不断突破常规,挑战极限,争取在地面多流汗,空中少流血。但是我们都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无论多么难受,心里想的都是现在要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都是把任务完成。”

会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或许,听者已经能触摸到航天精神的轮廓,也或许,这个精神,正在他们的内心悄悄生根。

在结束自己的报告之前,翟志刚说,步入太空的某一瞬间,他还欣赏了外太空宇宙。置身于距地球343公里的高度,整个外太空茫茫无际,脚下深不见底,周围寂、默、静。面对明暗不一、远近不同的各种天体,他感觉到宇宙深远。此时,“神七”飞船和自己都显得如此渺小。“作为一个生命体,能够代表祖国和人民涉足太空,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是祖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实力提升的结果,我深深为祖国的伟大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也是本次载人航天科普报告的主题。

会上,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还为在场师生讲述了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的相关科普知识。会后,三位航天员与报告会2000多名在场听众合影。

此次载人航天科普报告会由《航天员》杂志社主办,我校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办,校团委书记庆兆珅主持会议。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姜恩来,我校党委副书记秦世成,中国航天员中心科技处副处长牟加金,《航天员》杂志社执行主编肖志军、副主编徐军,北京林业大学团委书记于吉顺以及组成16方阵的我校和北京林业大学2000多名师生听取了报告会。

(本消息来自校新闻中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